
誤打誤撞成為作家身份,沒出過書就不能稱為作家嗎?- 劉定騫
延伸閱讀:【創作者訪談】#52 沒拉過肚子別跟我說你到過印度、亞馬遜河域鬼門關走一回- 環遊世界 還活著的達叔
你喜歡閱讀散文或是詩集嗎?
老實說,Joyce不常看這類的書籍,不過最近認識了一位作者
他寫了一本著作叫做《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
在看這本散文時,是一個寧靜且慵懶的午後。靜下心來閱讀,是與文字最好的相處時間
看完之後,發現裡面的文字非常吸引人,在某個時刻某個記憶點意外的和我產生了共鳴
於是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已經有三本著作的作家劉定騫
來和我們分享他為何企管系畢業卻對影視相關產業抱持這麼大的熱情
以及他又是怎麼踏上自己的作家之路的?
一樣的,在節目開始之前我想要先為這段故事下一句註解
「 科技的進步漸漸地讓我們很少能與文字好好相處
唯有讓自己靜下心來好好品嚐這些文字,才可以重新找回文字的美」
內容目錄
企管系畢業生竟在畢業前愛上影視工作
定騫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一直對影視工作很有興趣,只因時間關係,這份熱情後來被埋起來了
在90年代跟現在有些不同,現在影音很走入生活,是日常的ㄧ部分
因為現代影音的興盛,所以相關工作也多
以前媒體就像是有一道隱形的界限一樣,才會流行一段話:
「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
但現在那個疆界已經完全沒有了,你只有有一支手機就能自己製作節目了
定騫原本已經要去考商管相關的研究所,但大四的時候修了一門課程叫做「廣告管理」
這堂課的教授很有趣,是系上少數可以拋開課本去做實作的課程
課程需要分成許多團隊,團隊要去選擇一個品牌裡的一個產品,去幫他規劃一系列的廣告
平面廣告怎麼設計?廣播廣告你要怎麼去錄音跟剪輯?
他們整整花了一學期的時間去完成這三種廣告
但定騫非常樂在其中,所以剛出社會時就抱著還年輕,多去試試的心情,就到電視台上班去了
因當兵閒來無事看了許多書,也想把心情記錄下來
想成為作家是因為退伍之後看了許多書,看一看就會很想寫,因為你自己心裡也是有故事想說的人
但其實一開始寫的是永遠寫不完的小說啊、抒情散文等
定騫反而一開始真正用文字開啟工作的是,雜誌的專欄
詩則是緣分,他覺得詩跟人的關係,很像是門與鎖與鑰匙的關係
有些人試了很多次就是打不開,有些人只用一次就能打開,有些人則是門一推就開,因為根本沒鎖
之所以寫詩,是因為發現ptt上面有詩版,每個想嘗試寫詩的人都會在上面發表
因為它俱有匿名性,幾乎沒有人在你寫很爛的時候批評你
只要他們覺得你寫得好,會在下面空白推,或是一個標題符號
那種沉默的喜歡,定騫覺得是相當溫柔的,一種默默支持你的感覺
之後發表的詩越來越多,在因緣際會下,被甜點咖啡店邀請去做文字展覽
就開啟了一直創作詩的路程

創作如果遇到靈感枯竭就是什麼都不做
就徹底的不寫作。然後去生活。再來是找一個主題,去閱讀所有相關的書籍或資料
Joyce也同意定騫的說法,當你沒靈感時就徹底不要硬去想創作
反而是讓自己的腦袋放空,或是吸收新的內容進去
以前的定謙非常容易在感情裡產生想寫東西的欲望,如何去描述一個感情狀態,或心裡情感
但這兩三年,慢慢的會去在意生活裡的人事物
有些特別的事情發生就會有特別的意義,那種感觸是日常不會產生的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是只有在這兩個人身上才有他自己獨特的意義」他說
如果遇到出版社交期快到了,但就是沒有靈感的時候。定騫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平常就會把自己的一些靈感寫在臉書社團裡,將這些碎片的句子集結在那
當作是自己的靈感資料庫,每當自己沒有靈感卻被催稿時,就會開始挖自己的資料庫
定騫提到:「我有很多那種因為當下情緒來而寫下的零散句子,就試著能不能擴寫成一篇文章」
文字是非常個人且私密的
定騫認為文字是非常個人的存在
像是看電影可以一群人看,聽音樂可以一群人聽。但看書或是閱讀文字通常都是一個人
當然你可以每個人都發一本一樣的書同時閱讀
但每個人的閱讀節奏還是會完全不同,不會被迫性的在同一個時間軌道前進
在這樣的情境裡,你會進入一個只屬於你自己的時空,而文字沒有直接的視覺畫面與聽覺的聯想給你
在這時文字與你的想像,就會建構出一個你自己的世界
不像是電影,演到哪裡觀眾必須被迫性的跟著劇情走
Joyce覺得定謙的說法非常有趣,常常我們都會在看書時建構出自己的虛擬世界
並且開始發揮自己無限的想像力,讓我們能跟著故事的主角一起冒險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你先看過原著小說,最後這本原著被翻拍成電影或是電視劇
但演員和你想像中的模樣有落差時,你會有種失落感
至少Joyce有過這樣的經驗,這就是文字、書本魅力的地方
當你在閱讀時,你是處在一個你自己建構出來的世界,並且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像出來的模樣如何

雖然成為作家了,卻還是不斷懷疑自己
定騫在回答這題時,突然笑了
他覺得作家這個角色其實很有趣,這樣的一個身份究竟是怎樣去認定的?
出過書就算是作家嗎?沒出過書就不算作家嗎?
他分享到自己有長期在看一個人寫的文章
他沒有出過任何一本書,但追蹤看他文章的人也有個七八萬吧
如果用一般社會上職業工作的眼光來認定「至少出過一本書」這樣的狀態來當作「你成為作家了」
定騫認為是給了你自己一點信心,但又讓你繼續懷疑自己
像自己現在要出第三本書了,仍在懷疑自己能不能寫作
但就在這樣的擺盪之中,會更想把這件事情做好
而且寫作這件事情,不單單只是寫而已
而是會開始去涉獵很多不同領域的東西,像是音樂、繪畫,甚至是科學的知識
最後…
聽完今天的故事,我想要幫你做一點重點整理
其實什麼科系並不重要,如果你念應英系,卻喜歡演戲
也可以利用所學在你熱愛的領域裡發光發熱
不用被世俗的眼光綁架或是侷限
定騫也有提到,剛開始創作時都是先從模仿開始,再慢慢找出自己的風格
漸漸的也就開始累積一些作品了
同樣也身為創作者的我,一開始也都是先從模仿開始
之後才找出自己的步調、節奏,並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同樣的,我們也都熱愛文字,也喜歡閱讀
但我們都發現,自己是喜歡獨自與文字相處的過程以及翻書的感覺
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許多人都開始使用電子書
隔著螢幕,彷彿文字也漸漸變得冰冷
所以,我可能還是會繼續使用實體書閱讀吧
你呢?你喜歡電子書還是實體書呢?把你的留言分享到這集的podcast下方吧
如果你想要看到定騫的新書《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可以到各大通路都可以買得到喔~
也可以到以下這些地方找到定騫
定騫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ingfang.liu.16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下方幫我拍手5下給我一點鼓勵
也歡迎你分享這支Podcast 到Instagram限時動態上並且tag @joycehsh.co 讓我知道你有在收聽
發佈留言